出了这档子事,代善是再也不敢去争夺大汗之位了,他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其他的三大贝勒都怀疑他与乌拉那拉氏有什么阴谋,为了避嫌,他主动放弃了可汗之位,并且拥力唯一有资格的皇太极登基。
所以说,人有时候不得不讲点运气,单论能力来说,其余的三大贝勒一点也不比皇太极差,只是他们都恰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只能有最小的皇太极登基。这就可以看得出来平时多积德行善有多么重要,积累的德行越多,将来的福报才会越多。
为什么说皇太极是满清入关的一个关键人物呢?因为他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仿照明朝建立国家机构,并且重用尊重汉人的利益。随着后金滚雪球般的发展壮大,努尔哈赤原来为了管理土匪而设置的八旗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后金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仿照明朝的制度来建立国家机器帮助自己掌控国家。
其次,一改努尔哈赤之前歧视汉人的政策为尊重汉人也是关键的一步棋,有了汉奸的支持,后金在军事上可谓是如虎添翼。典型的代表就是孔有德等人,直接将红衣大炮技术带到了后金,使得后金鸟枪换炮,在装备上全面超过明军。
皇太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搞掉他的那群兄弟们,他虽然登基为可汗,但是还做不到努尔哈赤当年的一言九鼎,他的三个哥哥虽然拥立他为大汗,但是内心里并不服他,他们并没有给皇太极独裁的机会,而是采取了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方针。也就是说,他们四个大贝勒并排坐在大汗的位置上,接受群臣的朝拜,并且轮流执政,一人干一个月,谁也别想多吃。
刚开始的时候,皇太极羽翼未丰,不得不跟他们妥协,接受了他们的主张,但是这个小子一肚子坏事,晚上睡觉都在想着找他们兄弟的毛病。他首先利用自己大汗的身份,积极扶持拉拢多尔衮等人,借此对抗其余的三大贝勒,要不然多尔衮将来怎么会做大当上摄政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其次,他也是利用职务之便,将那些好打的仗,吃肉的仗派给他的亲信去打,打赢了就借此加官进爵,增强自己嫡系部队的力量。而将那些硬仗、恶仗,一看就稳输不赢的仗派给自己的三个哥哥去打,打输了之后就以此为借口削弱他们的权力。
这三大贝勒虽然知道他是一肚子坏水,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合法的大汗,公然和他对抗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最早看清形势的是代善,他一眼就看出皇太极这个小子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将来肯定能有一番作为,于是就主动反了水,投靠到皇太极的那边,帮着他来对抗其他二大贝勒,因此,他也得了一个和硕礼亲王的封号,成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爵位传的最久的****。
皇太极就是做好了这两件事,渐渐地将后金全部控制在手里,避免了像蒙古人那样,老子一死就分财产,从而保持了对明朝的战略进攻态势。
皇太极死后,清朝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关口,当时有实力有威望继承王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他们实力相当,战功也差不多。不过,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在这一点上是比较有优势的,他继位是正当合法的。因此,多尔衮的手下劝他自立,像后世的石达开那样,将队伍拉走单干。
虽然说以当时多尔衮的实力就算是自立,豪格也奈何不了他,但是多尔衮是个识大体的人,他拒绝了自立。他的理由是,虽然明朝在松锦之战惨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底是立国两百余年的大国,其底蕴还是很丰厚的。松锦之战后不久,吴三桂不就迅速地收拢了残兵败将镇守宁远,稳住了明朝在辽东的阵脚吗?因此,他认为,明朝现在虽然出于劣势,但仍然不能小看,如果我们搞分裂,搞内斗,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等明朝平定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再调转枪口来打我们,我们就危险了。
能在大胜之后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得不说多尔衮算是个人物。最后,在他的这个团结大于一切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双方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决定还是拥立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但是由豪格改为了六岁的福临,并且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由此才将清朝又一次团结起来,避免再一次被分家产,从而为他们入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一点,不要看不起古代的西北地区,也不要以为农业文明就一定比畜牧业文明强,大家都是低科技。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楧镇守的西北地区论繁华程度虽然比江南差了好多,但是那并不是因为西北地区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的缘故,而是因为战乱以及冯胜弃地的原因,彻底荒凉了,大量的牧场良田被毁坏,变得跟荒漠一样没有价值了。
前文介绍过,河西走廊之地是水草十分丰美地地方,霍去病将它从匈奴人手里夺过来的时候,匈奴人就十分悲痛的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由此可见,其损失有多么惨重。
经过汉代至唐代的历代经营,河西之地成为了仅次于长安、洛阳和苏杭之地的繁华之地,因为它不仅有大面积的绿洲,很适合放牧以及耕种,最重要的是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