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挽明>第375章 后金遣使
人只在几处地方设置了活动的木板用于行走。

这条壕沟再往前走30步,就是两道相距仅一步距离的倒刺铁丝缠绕木桩的防护设施,两道木桩铁丝网的高度并不一致,向外的那道大约只有马背这么高,向内的那道则足有马头这么高。

两道铁丝网中的木桩互相固定,似乎相当的扎实,而且在铁丝网中间的空地上,还有许多亮闪闪的琉璃碎片,边缘显得极为锋利,显然是用来对付攀爬者的。

看到这两道铁丝网之后,索尼立刻想明白了之前那道浅壕的用途,就是为了迟滞骑兵的速度,好让骑兵无法直接冲撞这两道铁丝网。

铁丝网再向前45步,则又是一条1.5米宽的壕沟,但是这条壕沟却显得有些深了,索尼估计一个掉下去,举起手来也未必能够得着壕沟的上缘。

更为过分的是,壕沟中挖出的土在向着大营的一侧堆成了半人高的土墙,这显然是要让掉下壕沟的敌人只能往回路爬,这又阻碍了进攻者的路线。

从这道土墙到大营之间虽然没再看到什么防御设施,但是大营外的木墙却不是那种传统的木板所固定下来的,而是外侧铁丝网加上内侧一辆辆的偏厢车横排。都是一些可以拆卸重复利用的东西,这也难怪明军的大营会搭设的这么快了,索尼看完了这些防御设施后不由如此想到。

崇祯顶盔贯甲,在三军面前校阅了一个上午,当他返回营内时,身上已经是大汗淋漓,手脚酸麻了。虽然今日的气温并不高,但是在太阳的直晒下,也还是让人感到燥热不已。

不过当他回到营地西侧后山的大帐后,很快就感到了一阵清凉。因为在他的大帐边上有一座天然的水池,水源来自山边的一眼清泉,清风一吹顿时就让周边凉快了不少。

不要看明军和后金大营之间有将近10里的平原,但是在明军大营西侧和西南方,却有着三座突起的石山。以崇祯大帐附近的后山方圆最广,海拔最高,但是坡度也最为舒缓。

以后山为立足点,距离其北面6、700处有一座无名小山,山势东陡西缓,山约高五、六十米,顶部较为平坦,东西宽一公里,南北长3公里。

站在这座小山上就能观察到整个明军大营的状况,在上面安置了几门火炮之后,更是控制住西大营和大营西侧辕门外的通道,因此这座小山被整个包进了明军大营之内。因其形似老虎,就被大本营的一名参谋命名为了老虎山。

而距离后山西面800米处,则又有一座占地面积接近后山一半的山头,按照左龙右虎的原则,这座山头被命名为卧龙山。卧龙山和后山之间虽然只有一条800米的通道,却是从集宁堡通往明军大营的要道。而卧龙山再往西去便是地形复杂的丘陵和大青山支脉了。

应该来说,袁崇焕和大本营参谋本部选择在此处修建防线,以抵挡后金军的进攻,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不过也正因为明军占尽了优势,所以后金军队现在就不肯进攻,而是扎下大营寻找起明军的漏洞来了。

崇祯虽然用一场校阅挽回了不少士气,但也知道光是这样是不足以让后金军队退回辽东去的。

哪怕他曾经在蓟州和义州让后金军队吃了一点小亏,后金上下也只会认为那是给他投机取巧了,在这样的正面会战中,后金军队还是极为迷信自己过往的战绩的。

也只有在这样的正面会战中击败对面的后金军队,才能真正鼓舞起明军上下的士气,扭转后金善于进攻,明军善于守城的印象,摆脱明军一遇到女真人就畏战的情绪。

稍稍凉快下来的崇祯,让参谋们取来了附近的地形沙盘和图纸,对照着这些工具开始研究起参谋本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来了。


状态提示:第375章 后金遣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