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打电话给母亲,母亲没有接。
后来,她发邮件联系母亲。隔了三日,母亲回复了。
不过,母亲只是在邮件里怨她懦弱无能,指责她为什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都解决不了。
她告诉陈夏,要么,回击让她痛苦的人,把欺负她最严重的人单独抓出来,把她们揍到跪地求饶,把她们揍到这辈子都害怕她恐惧她,看到她就绕着走。
要么,如果她不敢回击,如果她无法打败那些让她痛苦的人,那就忍耐,学着和屈辱,和痛苦共存。
总之,她说自己是不会帮陈夏换学校的。
最终,陈夏还是没有把她们揍到满地找牙,虽然她可能真的做得到,但是她没有这样做。
她选择了第二种生存方式——和痛苦共存。
从那时起,陈夏再也没有和母亲提过自己的苦楚。
这样的生活,陈夏过了整整两年。也是那个时候起,陈夏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
后来,陈夏去了一所很好的大学读书。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这期间陈夏除了和一个男孩有过长时间的来往之外,就再也没有交到其他很好的朋友。
那个男孩,是陈夏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餐厅认识的。那个男孩叫kim,他在那家餐厅长期打工。
kim是一个很幽默很热情的男生,每次陈夏过去,迎接陈夏的是总是明媚开朗的露齿笑。一来二去,陈夏来这个餐厅的次数多了,陈夏和kim也慢慢熟络起来。
kim会开着他那个破破烂烂的小车载着陈夏去海边,去山野间,去集市。
这样的快乐持续了近两年时间,某一日,kim突然和陈夏说他的家人病重,他家很穷,他想找陈夏借钱。数额也并没有很大,所以陈夏毫不犹豫的借了。
借完钱之后,陈夏再也没有见过他出现在那家打工的餐厅,也再也联系不到他。
后来,询问了餐厅的老板,陈夏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那个男孩也骗了老板的钱,他找老板借钱时说对理由是自己想读书,想学点技能,不想一辈子做服务生。
老板是个脾气暴躁但很善良的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她看ki和她提出这件事的时候,她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等拿到了钱,kim就再也没来过,电话也打不通了。
老板对kim的这般行为,气得暴跳如雷,不过到底也没追究这件事,一是金额不算大,二是kim实在给她带来了太多的欢乐。
陈夏对kim,很失望。对于失去她唯一的“朋友”,她也很失落。
随着kim的离开,渐渐地,陈夏也不再去那家餐厅了。
在大学里,陈夏的成绩非常好。她喜欢读书,喜欢沉浸在繁重课业里。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因为对陈夏来说,学业比人心简单。付出多少,得到的回报基本上也是对应的。没有欺骗,没有辜负。
本科毕业后,陈夏继续攻读了硕士,后来又读到了博士。
在陈夏读本科期间,方圆选择了出家,成为了圣圆法师。陈夏每年见到方圆的天数,屈指可数,不过她早已习惯。
陈夏拿到博士学位后,离开了学校,也没有从事教学工作。
她告诉方圆,她要回国。
无论是在美国的时光,还是在国内,对陈夏而言,都是一样的冰冷。但是陈夏还是想回去,回到她成长的地方,回到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