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染秦>第十四章 乾坤龙焰炉

“快召!”

守兵说明了揭榜的情况后,赵王喜出望外,急忙下令。

只见道长一脸肃然、从容不迫地带着徒儿走入了大殿内。

“贫道向王上请安。”

道长先向赵王行了礼。

“我看你不像中原人氏,不知你来自何地?何名何姓?”

赵王随即便问道。

“王上,贫道远居海外,于蓬莱仙岛之上修身养道,姓徐名福。身边的这个徒儿,姓赵名高,此次我是来中原游历的。”

徐福回答道。

“既然是远来游历,怎么你的徒儿还背这么大一篓书,这是何故?”

赵王看见赵高人小篓大两只手抱着本书在看,有点儿奇怪。

徐福解释道:

“他就是一个书痴,时刻不忘读书,尤其喜欢法典治国方面的书籍。由于家贫无力出钱读书,所以只能经常偷偷地在私塾的窗外听里面的夫子解文析字。后来被人发现后,让书童们赶了出来,因而他蹲在路旁伤心不已,痛哭流涕。”

这一幕恰好被贫道路过时看见了,于是我上前问他:

“你为何而哭?”

他回答道:

“我不为穷哭,不为贱哭,只为无书哭。人生而无知,只知吃喝与qín_shòu何异哉?”

我又问他:

“当今中原,诸子百家,主张各异。你当以何学之?”

他又回答:

“诸多学问,我独喜刑法之学。”

我还问:

“为何?”

他回答:

“法可治国安邦耳!”

我看他可怜,又心存大志所以就收他做了徒儿。”

赵王点了点头,听后又问道:

“既然你远道而来,怎么会知道我榜上之人的下落呢?”

徐福听后,左手从怀中掏出了小火炉,里面红红的火苗在不停地跳动着。火炉有五个面围成,分别刻着金木水火土五个篆字,火炉底上还刻着一副八卦图。

“王上,不是我知晓榜中之人,而是此炉知晓。它有感人应天之神力,叫做乾坤龙焰炉。想当年混沌初开,洪水猛兽,人间灾难不息。盘古神看到这种景象后心生怜悯,投下此炉作为火种以造福人间。然而人们衣食足而后思乱,为防止火炉被恶人所利用,便将此宝炉存放于海外的蓬莱乐土。”

徐福指着火炉向赵王解释着。

赵王惊奇地从王座上走下来,又问:

“那感应之效如何?还请道长指点。”

“王上请看。”徐福右手食指指着火炉回答道。

只见炉中火焰瞬间隐去,里面出现了一座仙山,山上云雾缭绕,青松飞流,山石奇峻,嬴政正在一颗大树下刻苦攻读。

他每天研习帝王之术,月明时分便和苏婳一起学习刀枪剑法。

众大臣们都一齐过来围观,惊奇不已。

徐福马上断定道:“王上,嬴政现在正在鬼谷山上。”

赵王想了想,便又问:

“道长,当今群雄割据,此炉可知未来谁将一统我中原大地吗?”

徐福听后,马上收回了火炉揣入了怀中,回答道:

“王上,此炉乃是吉祥之物,若以兵刀之事问之,则炉自毁矣!”

赵国丞相荀况听后满脸怒气,急忙上前向赵王奏道:

“王上,道为虚,法为实。道为邪,法为正。我等岂可在此听信此人的胡言乱语,可推出去立斩之!以安人心。”

徐福听后转过身来问荀况: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也。请问丞相大人,你说道者为邪,难道要背本叛真乎?”

荀况马上辩解道:

“天能生物,却不能辨物。地能载人,却不能治人;天虽有其时,地虽有其才,而人更有其治;唯有治典而成王业,重法而成霸道;若信天则无规,若算命则无矩。此乃乱法、乱国、乱民之根源也!”

徐福又说:

“天之道法,损有余而补不足,王之道法损不足以奉有余;今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今天下大乱,七雄混战,生灵涂炭。不知丞相所谓霸王之法有何益于民哉?”

荀况又辩解道: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乃道家之戏语耳!以无为而治天下之乱者,乃是镜中花、水中月也。只可迷惑凡夫俗子,汝可有实证乎?”

徐福听后,伸出了右手掌心对着荀况说道:

“我蓬莱乐土之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世代皆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矣,现在就请丞相观我掌心,细察之。”

于是荀况愤愤不平地和众大臣又一齐围过去观看,只见徐福掌心之中马上映出了一片桃花源,里面桃花盛开,小桥流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家看后都羡慕不已,原来这海外竟然真的有如此美好的乐土。

荀况又发问:

“道长,既然桃花源内如此美好,你何不在其中修身养道,却要不辞劳苦、不远万里来我中原游历,岂不自相矛盾乎?”

徐福回答:

“我身虽在桃花源,心却系天下黎民百姓之疾苦。此次我来中原游历,是为了将所闻所得写成《史记》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乾坤龙焰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