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深宫之中,弘治帝案前摆放着万里加急的谍报。是南镇抚司那边的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闽浙粤三地重现倭寇踪迹,闽浙两地江湖门派分别在各地发现倭皇教分子活动。
弘治帝深抚额头,一股焦躁之感越来越强烈。
如今的大明朝,各地均渐入盛世。无大灾、无叛乱,也无饥荒等事。正如大臣所说,弘治帝乃华夏大明中兴之主,劳苦功高。但是此刻的弘治帝面对眼前纷乱杂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锦衣卫谍报,心中的那股疑虑怎么也消逝不去。
案下跪着锦衣卫都指挥使陆佐和锦衣卫同知周挽,二人身穿简单黑色锦衣,腰挂朴刀,等待弘治帝谕旨。
弘治帝从案上伏起,“陆佐!你说那新任兵部东南主事郭东若如何?”
案下陆佐闻言,深伏身子,“臣不敢妄言!”
“叫你说你就说!”
“是!臣遵旨!四月初,东南倭乱又起。臣曾闻,郭大人曾任闽浙地方官,与倭寇有过交往。今事端再起,与他逃脱不了干系。”
弘治帝踱着步子,一边听着一边低头沉思。
“你说,郭东若可与倭寇勾结?”
陆佐抬起头,满是络腮胡子的脸上一脸平静,看不出一点表情。
“臣有本奏!”
“呈上来!”
陆佐起身,弯腰从胸口中掏出一张朱砂色的奏章,双手呈给大殿之上的弘治帝。弘治帝冷着脸随手抽过,便打开看了起来。
一时间,大殿里安静异常,只有计时的水滴在滴滴作响。
翌日,一向安稳的朝局突然动荡起来。首先从礼部侍郎降为兵部东南主事的郭东若,被一群锦衣卫抓捕,送进内狱。其后便是兵部侍郎王永吉,贬为贵州偏远山区县令。
到了第三天,吏部侍郎王家俊也被停职接受候查。
京城里突然间就风云密布,人们不禁都在猜想着是因为什么事情让如今这位脾气一向都不错的弘治帝大动干戈,开始对朝里的一些大臣们下手。
王府,停职在家候查的王家俊面前坐着户部湖南主事李青缘。二人相对而坐,整个屋子里也只有二人。此时的王府气氛非常低沉,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自家的王少爷刚得中探花郎,老爷就被皇帝撤职查办,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王家俊对着李青缘叹口气,皱着眉头说道,“守正兄,这次我算是栽在那陆佐小人的手里了。”
李青缘对于好友的处境感到很难受,但是同时,自己与王家俊的关系也是朝野皆知,恐怕下一个要倒的人就是自己了。
“正仁,这官不做也罢!回到乡里,芳草美纫,遥望南山,岂不快活?”
王家俊苦笑着摇摇头,“守正啊,这朝局啊,这是政治斗争啊!我们踏入了就别想可以孑然一身了!”
说完,二人都安静了下来。
突然,李青缘想起那大雪之日,皇帝曾微服私访过他李家,还带着王如心一起。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正仁!记得我和你说过的万岁爷到我家微服私访的事情吧?”
“……记得,你是说?”
“对!皇上对当今形势还是了解的!现在的这么一出!怕是皇上在掩人耳目!”
二人对视,都在各自的眼睛中看出一股别样的意思。
晚上,宫中烛火通明,弘治帝屏退左右宫人,只留下经常随侍自己的锦衣卫同知周挽,连指挥使陆佐都没有留下来。
弘治帝从屏后拿出两份明黄色的卷筒圣旨,递给侍立一旁的周挽。周挽弯腰双手接过,摊开在皇帝面前案上,递上朱笔。
弘治帝接过朱笔,正要写时,回头问侍立的周挽。
“这棋局到了开始的时候吧?”
周挽肃立,回答,“回万岁,一切都准备就绪。”
弘治帝闻言点头。
大明朝这东南毒疮,也到了该挤的时候了。要挤,首先得肃清内毒,把倭皇藏在朝廷中的那些奸细给全部挖出来,否则一切的动作都只是白谈。
因此,弘治帝策划了一个大棋局。
早在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弘治帝在巡视锦衣卫卫所的时候,偶然间在都指挥使陆佐的桌子下面发现一张尚未燃烧干净的纸片,上面有一系列无序的文字。弘治帝心疑间,带回宫中,秘派专人解读。解开之后,赫然竟是关于倭皇教的一些信息,还有就是四海帮的一些信息了。将这些信息综合,大致是四海帮派了哪些人,在哪些地方采购了什么东西,供奉给倭皇教哪些人。
弘治帝顿时间有些手凉,不曾想到这邪教竟然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连之前号称铲除藏在锦衣卫队伍中邪教分子的陆佐都…….
不对,恐怕之前的那些铲除邪教分子的功绩都是假的。
所以,弘治帝开始了这个大棋局。
要调查清楚这些倭皇教分子,就要从与他们勾结的四海帮开始入手。四海帮是明朝中原上有着很大名声的名门正派,四海帮主要经营的河运虽然在北方,但是它的总坛却设在了湖南株洲。若从四海帮入手,便要从湖南株洲入手。
弘治帝写完两份圣旨,便将圣旨交付于周挽。
“这两份旨意,一个是给那王家俊儿子王如心的,一个是给那李青缘女儿李志贤的。明日之后,你带上些人便上他们府去宣读旨意。“
“是!臣遵命!“
“退下吧!“
“是!“
…………
郭动若,郭府。
整个郭府因为郭东若的下狱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