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卢沟桥响起了枪声,消息很快烧遍了全国。
石柱那时候刚刚中学毕业,放暑假时又照例到祝广连那帮忙。石裕氏本来打算让石柱下学期到县城板浦去念师范学校,只可惜卢沟桥事变后,教师们奔走相告、疾呼抗日,热血青年们也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很多学校都暂时停办了。
谁也想不到,石柱这时候居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后不去念书了!
其实,这个决定做起来似乎也并不那么艰难-石裕氏和祝广连自然是不会答应石柱辍学的,两人便在那苦劝石柱,见石柱无动于衷,于是两人商量,给了石柱四块袁大头、五块孙小头,对石柱说:“你把这些银钱扔到地上,只要小头都朝天、大头都朝地,我们就许你不去念书。要不,我们说啥都不会答应的!”
其实,两人明摆着就是想断了石柱不去上师范学校的念头,石柱也知道这或然率实在太低了。可不成想,石柱随手那么一扔,真就中了那千分之二不到的运气-银圆小头皆朝上、大头皆朝下。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看到很多同学还有村里的同龄人都去参了军,石柱也摩拳擦掌,于是他跟石裕氏说:“俺老奶,我也想去参军,打日本鬼子!”石裕氏望着石柱说:“不中!看在老天爷的份子上,我可以许你不去念书,但是我绝对不许你去当兵!你忘了你老爹临走时候你答应他什么了吗!”
石柱说:“我是去当文职,不到前线打仗,还不行么?”
石裕氏又说:“那也不中,真打起仗来,炮弹可不认得哪个是文职还是武职。反正我是坚决不许你去当兵的,家里就剩你这根独苗了,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怎么跟石家老祖上交待?你叫我一个糟老嫚子还怎么活?”
石柱望着他老**上的几缕白发沉思了片刻,心想,自己倒是不怕死,可万一自己真的死了,眼前年逾半百的老奶该怎么活下去?于是他暂时放弃了当兵的念头,带着遗憾又回到舅舅那里继续帮忙。
石柱在他老爹临走前答应了不去当兵、不去找刘伏龙报仇这两件事,其中不去当兵这件事,石柱大概不会违背逝者的遗愿的,况且他老奶也绝对不会答应。但是不找土匪刘伏龙报仇这条,随着一年年长大,他的内心愈发矛盾起来,以至后来终于决定,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他一定要报这个仇。
但是,和反对石柱当兵一样,石裕氏也坚决不许石柱去找刘伏龙报仇。这次她换了个方式对石柱说:“我都五十好几了,半个身子都埋进了土里,等过些年你去把媳妇娶回家,好好生娃过日子吧。我不图别的啥,就图你能平平安安的,快点让我抱上重孙子!”
石柱不忍心看到自己老奶伤心,只好嘴上答应着不去找刘伏龙报仇,可是心里面从来都没有忘记。
早在四年前,也就是一九三三年,陇海铁路最东端就延伸到了灌云老窑镇,到了第二年,连云港埠的一号码头也投入使用。从时候起,不管陆路还是水路,从连云港东来西去的人、船、货便络绎不绝。自打石柱跟着舅舅祝广连在港口干活后,但凡有从徐州、新沂和东海一带过来的人,他总会有意无意地打听土匪刘伏龙的事情。
后来,石柱从一些当兵的人嘴里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他爷爷去世后的第二年,国民政府就派重兵前去围剿刘伏龙匪帮,后来几年时间里,当地人就没有再见过刘伏龙。
至于刘伏龙的去向,有人说当时就被打死了,尸首被手底下人偷偷埋了,有人说去梁山了,有人说逃到塞北大漠了,也有人说去太湖那边当个散匪了,甚至还有的说是上了井冈山了,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最多的说法还是刘伏龙带着人逃往了胶东半岛一带,据说后来渡海去了东北。
石柱自己也分析了一番:估计刘伏龙还没有死,不然就算是被偷偷埋了,这个消息总会被他手下一些人放出来的。往南去太湖,也无可能,当年北伐军就是从南而来,往南边一路上定然有很多政府军,而且还要跨过长江,想带着这么些土匪在那立足谈何容易,这些土匪必不会冒这么大风险。至于去井冈山,那肯定是道听途说,那么远的路,土匪绝不会干这事,想必是有些居心不良之人硬是要把井冈山这个地方和真的土匪扯在一起来败坏红军的声誉罢了。因而,刘伏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往北去了,不管他是去了梁山还是逃往大漠,肯定都会先走山东济宁附近,于是石柱决定先去济宁一趟,一来打探下消息,二来正好去看看风清云;如果确定刘伏龙不在那边,那自己以后就再找机会从烟台渡海去东北打探消息。
趁着休息的时候,石柱到祝广连跟前说:“俺小舅,我想去趟济宁看看风大爹!”
祝广连是个聪明人,他瞅了瞅石柱说:“你是想去打探刘伏龙的消息吧?不行,那样太危险了!”
石柱看到舅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也就不隐瞒了,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仇我是一定要去报的!就算你不帮我,我自己也会想办法去打探下消息的。”
祝广连看着跟前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个头已经赶上自己一般高了,虽然身材还略显消瘦,乍一看似乎弱不经风,但语气和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成熟与坚定。他知道孩子大了就由不得大人了,总得要自己到外面闯一闯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外甥的脾气,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