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转告屈侍郎,若要诚心拜访,可改日再来别苑。”
林姝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
曼烟“喏”了一声,将林姝的话转达给了屈浩。
过了不久,马车又重新开始动了起来。
隔着摇晃的窗帘的缝隙,林姝看到了那青松翠柏般玉树临风的男子,正在目送着她的车马远去。
她的目光没有在对方身上多停留一秒,转而瞥见了街道上几个正在沿街乞讨的小乞丐。
她隐约记得,前世似乎有人利用孤儿和乞儿,将他们训练成杀手
国都的这条街道上,来往的百姓不算多。
看这些人的穿着打扮,便知因大明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
林姝的车马渐渐驶出视线,屈浩的车中钻出一个穿着斗篷披风的人。
从其隐约纤细的身形来看,应该是个女子。
“长公主她不肯见你”
这是苏青的声音。
屈浩“嗯”了一声,他也不知为何前些日子宫中相遇后,长公主忽然就不愿意见自己了。
他去她宫中拜访,却被侍女回绝。
这两日她要离宫,临行前让人交给了自己的一方白帕。
那方帕子极为素雅,唯有一角绣着一个“姝”字,看笔法却是他的字迹。
王后娘娘曾经私下派人问他要过长公主的名讳字帖,莫不是为了此帕
可长公主又为何将之赠予自己呢
送帕之人将东西送到就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以屈浩的才识和智力,早已看出之前的长公主一颗芳心都系在他身上。
她从军征战数年,战平五国,多半是为了他。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她也总会四处搜罗古书典籍与名人墨笔让人运回国都给他。
可惜,在他屈浩看来,自己与长公主不过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他心中对她并无爱意,之所以偶有亲近暧昧却是为了大明国的未来着想。
可眼下,长公主总是拒绝同他相见,这让屈浩心中多少有了疑惑。
苏青见屈浩想事情想的入神,故意清了清嗓子道,“屈浩,今日若是见不到长公主,我等又是人微言轻,一番苦心写出的治国良策,又该如何上达陛下视听呢”
这正是两人此次前来找林姝的原因。
当年屈浩与苏青二人的成婚大典何以能那般声势浩大得万民庆喝
还不是因为他屈浩乃是大明国的治国能臣,推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啊
可天下读书人那么多,缘何就他屈浩能出头走到这一步
还不是因为有长公主的大力扶持
当初原主每攻下一座城池便推行他屈浩的治城理念,同时更是多次向国君力荐此人。加之屈浩之道乃儒家正法,倡导行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正位,提倡耕者有其田,使民仓禀足而知礼节。
如此屈浩的仁政观方能推行天下,方能让天下百姓都对他歌功颂德。
待到她长公主扫平六国之日,也是屈浩之名传遍天下之时。
可如今林姝休兵,班师回朝,扫灭六国之路硬生生的卡在最后一步上了。
非但如此,因着没有这位铁血公主坐镇,先前她在已被攻占的各城布下去的诸项政策,也渐渐失去了有效的监督。
各种地方的陈旧势力和复辟势力,开始相互勾结,鱼龙混杂,沉渣泛起。形势颇为不妙。
方才林姝虽留下话说让他改日再去别苑,但屈浩自己心里有预感,即便他真的去了别苑,对方恐怕也不会再见他了。
他沉思了片刻道,“待到明日上朝时,我会再次向陛下进谏我们的治国良策的。”
苏青闻言,微垂着脑袋,沉默不语。
若是进谏真的有用,早该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陛下采纳了。
说到底,她还是没有自己的力量啊
大明国连年征战至今,且不说这国都,国中各地不知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沦为孤儿乞丐。
也许她是该听从那个人的建议,将这些孩子聚拢起来,然后将他们培训成一股令人闻风丧胆的势力,变成自己的掌中利器如此,她才能有自保之力。
然而这些念头,她只在自己心头翻滚,未曾向屈浩吐露半分。
待到第二天上朝时,情况果真如苏青所预料的那样。
没有长公主相助的屈浩,在朝堂之上,近乎是个透明人。
他献上的良策陛下只是随手放在一旁,其他重臣们也都不感兴趣。
一些新提拔上来的朝官们,更是对他的倡议评头论足,说是这里迂腐,那里革新不够,又说国库开支负担过重,难以维持变革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其他几位与他一同被召入朝堂的灵华公子们,忽然间也变得不看好他,言语间多有挤兑。
下朝后,回到府邸的屈浩,心中郁愤难平。
书房中,他一手捧着清酒,一手写着狂书,以泄心中的不满。
彼时住在他府上的苏青,得知了屈浩回来的消息。
她想了想,还是拢了拢发髻,梳妆打扮一番后,仪态万千的前往屈浩所在的书房。
住在苏青隔壁客房的萧寒,很容易听到了她出门的动静,自此他手中拿着的书,再也没翻动过一页。
话分两头。
林姝这边到了别苑后,忽然问了曼烟一个问题。
“曼烟,我的个人金库里还有多少银钱”
个人金库曼烟乍一听到这个字眼,反应了一会儿道,“长公主是要问自己的月例吧殿下这些年一直在外征战,朝中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