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瑜去叫刘晔的时候,袁耀开始在这河边左右看了起来,同时在脑子里形成了想法。
并且叫人拿来了纸张,利用碳化的木材,在纸上画了起来。
他要改造的工具不是别的,而是筒车。也叫水转筒车。
这东西,说起来难,但知道原理的话,极为简单。
就是一种以水流作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这种水转筒车,最早在隋唐的时候,就有发明,只不过要在宋朝的时候才得以兴盛。
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更是随处可见。
这种水转筒车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不需要借助于人力与畜力,仅仅依靠水流的动力,便可以将河水里的这些水源,带动到高处。
然后利用带动起来的水流,利用竹子制成水管,引入到远处。
可以达到灌溉之目的。
水转筒车如果只是为了将水带动起来,其实制作起来并不难,只需要一些竹子就行了。
搭建一个简易的水车,完全可以暂时满足运水之用。
在刘晔被周瑜叫来了之后,袁耀也将水转筒车的草图,大致上画了出来。
在刘晔到达了之后,先凑到了袁耀的身边,冲着袁耀看了一眼,随即目光落在了草图上。
“主公,这是?”
“这东西名叫水转筒车,是我想出来,用来运水的工具。”
“运水的工具?比那龙骨水车如何?”
“必然要比龙骨水车更胜一筹!”
袁耀说罢,便开始拿起自己的草图,给刘晔讲解了起来。
草图上,就是一个类似于摩天轮的装置,只不过上面是二十四个竹筒,这些竹筒起到了叶轮的作用,承受水的冲力,获得的能量使筒车旋转起来。
当转过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已灌满了水,然后离开水面被提升。
筒底所在的外环半径大于筒口所在的内环,由于两者为同心圆,所以在低处时,竹筒盛水,在高处时,竹筒泄水。
还可以通过调整水槽的位置和长度,使水槽能够接到更多的水。当筒车旋转太慢,或者提不起水,可在筒车上装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车从水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袁耀和刘晔描述了一番,这个东西并非有太多的技艺在里面,无非就是将人力驱动变成了水力驱动。
只要解释一下,刘晔这样的聪明人,一点就通。
在明白了袁耀的意思之后,刘晔甚至直接激动了起来。
“主公,这……这东西,简直就神了!”
“一旦他面世,便可昼夜不分地将河流之中的水,运往水渠,然后浇灌整个农田,这可大大地节省了我们的力气。”
原本还在担心,没有足够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灌溉,现在看来,有了这东西之后,必然可以解决掉这个隐患。
“子扬,你弄明白了这个原理吗,那就开始制作吧,尽快将其做出来,先在典农校尉屯田之地试验,若是有用,便在整个江东进行推广。”
袁耀立刻冲着刘晔吩咐了一句,解决了这水源问题之后,今年屯田的这些成果,也就能够逐渐展现出来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之前开垦的良田,如今已经种植了稻谷,半个月的时间,已经生出了苗,可以用来种植了。
此刻正是缺少水的时候,有了水的浇灌,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便可以收割。
到时候九月份,便可以将这批种植下去的稻谷丰收。
刘晔按照袁耀的吩咐,立刻命人去砍来了大量的竹子,随后按照草图所示,立刻就开始搭建起了水转筒车。
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已经将整个水转筒车的大致模样构造了出来。
刘晔的速度很快,造出了这水转筒车的模样之后,便立刻开始进行实验,看看这东西是否真的能够自己将水流,运输到水渠之中去。
第一个制作出来的水转筒车虽然有模有样,只是因为这水流并不是很湍急,没有足够的能量带动这水转筒车运行起来。
袁耀过来看了一眼之后,当即给出了意见,在筒车的下面,增加板叶,利用板叶的面积,增加动能。
这样水流可以冲击筒车,带动上面的竹筒,将水引导进入水渠之中。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刘晔在第二天很快就将这筒车进行了改良,仅仅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已经将这东西改造完成,然后重新放入了水中进行试验。
这一次的实验,大获成功,那简单的水转筒车,居然真的被水流带动,开始旋转起来,竹筒里的水一点点地被带起来,然后落入提前借好的水渠之中。
开始不断地往远处流去,流入了屯田的土地之中,很快就将这附近的农田水渠都灌入了水。
只需要人工再进行分流,这些水,日夜不断地可以流入水渠里,用来灌溉,也就不成问题了。
这个水转筒车的制造成功,让刘晔兴奋了一整天,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来促进庄稼的生长,刘晔一口气在附近造了三架筒车,将这河流里的水都引入水渠之中。
甚至将这种水转筒车的方式,教给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匠人,开始指派这些匠人进入江东各个郡县之中,制造水车。
只有将各地的灾情都解决,庄稼才能够有足够的生长,到了七八月份之后的灾情,才能够得到控制。
秋收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