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wonderful的月票支持,恭喜书友思念、已成殇,孤王我独行一人,凤是我老婆,含笑半步颠,天若有情五人成为本书执事,拜谢!)
视线回归到缅甸,日军进攻国防军防守的曼德勒防线已经进入到第八天的时间,在这连续数天的高强度进攻当中,不说国防军这边将士个个疲劳不堪,就是兵力充足的日军方面也感到吃不消。
到了第八天的进攻,日军的进攻强度和火力强度明显没有前两天的猛烈了,西面防线上,这里此时刘湘和孙立人手中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了。
他们早已经不知道自身伤亡了多少人,只知道这里的阵地仿佛成了个无底洞,一个连队顶上去不到半天就打光了,到现在孙立人早就亲自操枪上阵了,甚至连刘湘也准备随时支援上去。
一天前,李宗仁派给支援西面防线的两个甲种团早已经赶来了,要不是有了这两个甲种团6000余名国防军精锐的驰援,此时孙立人他们恐怕已经被日军攻破了阵地。
但是日军看着眼前摇摇欲坠,好似马上就要被攻陷的阵地,不断的继续派兵展开进攻,后续的步兵更是不断的跟进,而国防军则使用机枪重火力杀伤进攻来的日军。
经过这两天来连续不断的战斗,国防军手中的弹药消耗极快,尤其是以被国防军当成重火力使用的那种14。7高射机枪,此时早已经被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无法使用了。
甚至连机枪重火力在这几天里也不断的遭到日军的打击,现在也所剩无几,可以说刘湘和孙立人在做最后的抵抗,他们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国防军只有战死的将军,决不能出现逃跑的将军!
既然连刘湘和孙立人都没有退走,那普通的的国防军士兵就更不可能逃跑了,在最后的三线阵地上,国防军与日军展开了一次次的残酷血战,惨烈至极。
这个时候刘湘决不能撤退,哪怕是他们这里的部队全部战死,不单单是因为这是李宗仁给他们部队下达的死命令。
还因为一旦他从这里撤军被日军占领这里,那么日军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李宗仁的后方总指挥部,甚至日军可以通过这里从侧翼进攻中央防线上的19军王文辉部。
那到时候战亡的恐怕就不仅仅是他们这一处部队了,甚至连其他两处防线也难逃一劫,最终国防军这支缅甸派遣军终将做得过全军覆灭的悲惨结局。
手下的参谋们曾经不止一次的建议李宗仁下令全军撤退,放弃曼德勒防线吧,但是李宗仁就是没有同意,他决意与这条倾尽他心血的防线共存亡,更多的是他不想国防军的荣誉在自己手中丢失。
在他看来,军人战死疆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要是挡不住就撤,然后用我们这是为了保存实力、日后反攻的,这种骗小孩的说法为他们的失败找理由,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战死算了。
此时的国防军对日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抗日,原来历史上华夏远远弱于日本,华夏军队更远不是日军小鬼子们的敌手。
在历史那种背景下,太祖提出的打不过就跑,和小鬼子们打持久战,使用华夏巨大的土地和人口优势,再加上时间的前进,慢慢的拖死日军,这是在敌强我弱,不可力敌的背景下应该采用的争取作战方式,也唯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日军。
可是在这个时空里,华夏因为赵汉青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此时的华夏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国了,不比日本差,这个时候两国再发生战事,战争的进行模式可就不一样了,那就看谁能以实力压倒对手,获得最后的胜利。
而且此时的华夏历经近百年的洋人欺辱,不少华夏民众已经逐渐失去了对昔日华夏鼎盛时期的华夏骄傲的心理,变得麻木、软弱、浑浑噩噩。
随着赵汉青统一华夏,他用了数年的时间一点点的重建起了华夏的民族之魂,重建了华夏的强国之心,大国之志,这个时候那个华夏百姓不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谁还会为了两口吃食而对着洋人卑躬屈膝,民众的内心在变得骄傲,为他们是华夏百姓而骄傲。
也正是这种大国环境渲染下的国防军将士们,让他们内心更加骄傲,他们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且偷生,况且这还是华夏对日宣战一直双方军队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集团战役,李宗仁不愿意失败,更不会后撤。
和李宗仁有同样想法的是前线所有的国防军军官和士兵,这一个多星期里和日军的厮杀里,国防军的将士们看到自己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那可都是和他们一起训练、生活过来的亲人啊!
眼看着他们一个个倒下,自己又岂能独自逃走?他们已经忘记了生死,他们要的是战斗,他们必须用敌人的鲜血来祭奠死去战友的英魂,或许下一个倒下的就算自己,但是那又如何?
因为我是国防军士兵,我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逃跑不是我们的风格,战死或许是我们最好的归宿,逃跑这只能玷污了我胸前的荣誉,散去我心中的骄傲,让我如何面对祖国的亿万百姓。
所以刘湘和孙立人没有打算撤走的计划,他们已经做好的战斗的最后一刻的准备,国防军的荣誉不容丢失,他们心中的骄傲更不能失去,这是比他们生命更加珍贵的东西,他们要守护。
国防军就是没了他们这两个集团军30余万人,确实是损失不小,但对于华夏庞大的人口,国防军数百万的军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