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仁记>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面交锋

廖亚楠做梦也没有想到,站出来与她争夺社会部主任职位的不是老对头严琴琴,而是乳臭未干的冯幂萝。冯幂萝背着她把一份改革方案直接交到了总社办公室老李手里,让老李代为转交新总编。

“同志们,前段时间因为中考高考辛苦大家了,今天请你们几个人过来,是因为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改革建议。”杨盛梧亲自主持召开了这场在他眼里的“骨干会议”,参会的二十多人,除了负责记录的文秘外,全部是提出大面积改革建议的人。

滨海都市报一共六个人被邀请参会,时政部、财经部等部门来的都是部门主任,只有社会部来了廖亚楠和冯幂萝两个人。梅寅生正好坐在两个女人的对面,他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于公于私,他都是要支持廖亚楠的。可是面对这个拖了他几年的冯幂萝,偏偏就是硬气不起来。

“小冯,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一网三报’思路。”虽然参与会议的有二十多人,杨盛梧却只点了冯幂萝的名。

“我的建议就是,学习兄弟城市媒体的先进经验,建立‘一网三报’全媒体发展思路。”冯幂萝把廖亚楠面前的麦克风往自己这边拖了拖,铿锵有力地介绍起了她的改革方案。“不需要每个报纸设置大批的一线采访记者,把三报的记者岗集中在一起,成立全媒体中心。”

“等一下冯记者,你给大家讲一讲全媒体是什么意思。”杨盛梧打断了冯幂萝的发言,要求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我们以往采访,用到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照片和文字。录音或是录相对于我们平面媒体的采编人员来说,更多的就是一种备存的证据。全媒体时代就是不管用文字、图片、声音还是视频,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采集回来的信息都应该被采纳。”

“这个,我想打断一下。我们现在的主营业务就是三份平面报纸,报纸咋可能把你说的声音和视频放上去?”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抢过了话题,看排出来的座次位置,他应该是大报的一个中层领导。

在滨海日报社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报的瞧不起小报,觉得自己才是党报高高在上;晚报的瞧不起都市报,觉得自己才是根红苗正的“都市类”报刊。抢话题的这个人,明显就带着这种情绪,新总编只让一个人发言。而这个人居然是都市报的一个小喽啰。

“这就是我们要建立‘一网三报’的原因,把我们现在使用的报纸电子版,升级成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最好可以申请到新闻网站的资质!”冯幂萝提出的大胆发展网络媒体的设想,让在座的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不觉得这样很冒险吗?人家网易新浪腾讯那是大的门户网站,发点新闻给全国人民看的。我们只是地方媒体,网站能看看报纸电子版,最多查个本市的房源、找找公交线路啥的足够了。”时政部的陶立勇在报纸改革方面一直是先锋。但他不相信网络媒体能发展成主流,觉得网媒冲击根本就是危言耸听。

陶立勇和第一次打断冯幂萝说话的人不同,他是滨海都市报的中层,算自己半个领导,冯幂萝不敢抢白着回答。就在她还没想好对策时,杨盛梧替她解了围。“说改革。就是要往前看,就是要提供比现在更多的东西。我们光有报纸的电子版了,是不是可以转载一些其他媒体的信息?能查房源了是不是可以开发出查交通违章的功能?”

杨盛梧这番话。已经透露给大家,他中意的是冯幂萝的改革方案。识趣的人马上转了风向,意识到不是来这展示自己的改革方案的,而是帮冯幂萝完善那份“一网三报”的方案。

廖亚楠坐在那里一声不吭,面部没有一丝表情。看不出她对冯幂萝的这份方案是支持还是赞同。当她走进会议室看见冯幂萝也来参会,就知道这女子跳过她直接给总社交方案了。来报社一共才几年。居然敢和十几年功劳苦劳一车的副主任叫板。

杨盛梧发出支持的信号之后,没有人再打断冯幂萝的发言,她详细介绍了自己设计的改革方案。从人事、行政、采编、发行甚至于创收几个方面都进了梳理。可以看出参会的同事里,有人已经对她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产生了认可情绪。

“好了,小冯讲完了,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也提提。”杨盛梧终于放话表示大家可以参与到这场讨论里来。

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意或不同意冯幂萝的哪部分观点。最终,成立“多媒体中心”和“建设本土优秀门户网站”的支持者占了多数,而将三个广告部缩减成一个未能获得支持。

“今天大家讨论的结果,和我初步的想法非常一致。请总编室把会议纪要整理之后,由各报的编委再开次会确定终稿。”杨盛梧很满意大家的配合。他是从省报空降过来的,一直担心上任的三把火能不能烧到有人支持。今天这会来的很多都是中层,从人们的表现来看,自己的权威性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散会时,杨盛梧让滨海都市报的几个代表留下,其他人先离开会场。

“今天顺便讨论一下你们这边社会部主任的问题,你们来的人也不全,就是随便先聊聊。”杨盛梧想先探一探人们的口风,看看大家的内部意见能否一致。“提交了改革建议的只有两个人,是不是意味着只有你们两个有意试一试这个岗位?”

“领导,社会部还有个能人儿,小严现在才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面交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