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二章 月氏

冒顿不希望跟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进行全面战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月氏人的存在。

冒顿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大月氏人在这方面的实力而言,并不比匈奴差太多。

尽管大月氏人在这几年时间经历了惨败,并且被驱逐出河西走廊,但是冒顿作为大月氏人的人质,知道大月氏人的一些情况,甚至是比起匈奴人还要坚韧得多。

这样的敌人是很可怕的。

而冒顿虽然也不认为经历过几年前的惨败之后,大月氏人有能力东山再起,但是他更加不认为匈奴人跟大秦帝国之间的战争能够很快结束。

大秦帝国固然是衰弱不堪,但是依靠长城以及坚固的城邑,更加精良的器械以及更庞大的人口数量,若是双方的战斗拖延得越长,那么对于匈奴而言,必然是越来越不利。

而在这个时候,大月氏人再次前来的话,匈奴人很有可能需要面对两面作战的困境。

……

事实上,冒顿的担心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但是也不得不说一句,那就是月氏人确实是很坚忍不拔。

“月氏”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居民部落之一。

公元前5—前2世纪,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地区,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公元前177年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的一个小的游牧民族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后又派人杀其王。月氏族大多数率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来居住在此地的塞人大部分被迫南迁至兴都库什山以南,成为大月氏。

……

在被匈奴击败之后,不愿意西迁的月氏人与在河西走廊一带的羌人融合,成为了小月氏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

至于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小月支,由于当时尚在汉朝管辖以外,为匈奴所管治,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间的月氏人,渐渐地与匈奴本族融入,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

大月氏人则是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

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

秦及汉初,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质子于月氏。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可能从这时起,月氏便开始弃河西走廊而向西迁徙。

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顿单于再次击败月氏。据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这次败後,更西迁到准噶尔盆地。至老上单于时(前174~前161),匈奴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当月氏离弃河西时,有一小部分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这部分月氏人日後长期留住该地,与青海羌人逐渐融合。

伊犁河流域原久为塞族所居住。《汉书?张骞传》:“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塞族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月氏既击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的索格底亚那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并服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他们的地方。这次迁徙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数塞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所以《汉书》说乌孙国内“有塞种﹑大月氏种云”。

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后又为同类乌孙所逐,南下吐火罗斯坦,远涉北天竺国。唐代于阗王族“尉迟氏”,宋代西夏大姓“讹氏”,甘青藏族“洼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后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击。当时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并把国王的首级割下带返匈奴,把他的头盖骨作杯来使


状态提示:第二章 月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