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八十一章 罗马人的关键海战(中)

米拉海战在某个意义上,虽然算是一次相对于几次布匿战争当中的海战而言,是小规模的战争。但是毫无疑问,若是米拉海战失败,那么罗马帝国还有没有称雄地中海的历史轨迹,这个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

在米拉海战之前,罗马人举倾国之力赶造了120余艘大型战舰,其中有100艘是五帆三列桨的大型战舰,配备了约3万名水手,相比迦太基海军不遑多让,经过了短期的海上适应,在执政官西庇阿的统帅下,罗马舰队扬帆起航,直奔梅萨纳。

迦太基舰队比罗马多30艘,几乎全都是五列战船,统帅翰尼巴所乘的旗舰则是当时最先进的七列巨型战舰!双方在发现敌情后都命各自的舰队展开成横排一字阵型,所不同的是,迦太基舰队是一字排开,这是当时海战的标准阵法;罗马人则出人意料的排成了两排。这样,阵面比迦太基战阵窄了一半,迦太基战舰很容易就可以造成合围。

也许是出于后人的一些诗歌描述,一种观点认为罗马海军的执政官杜伊利乌斯只懂陆战,在陆地上指挥着罗马军团的时候可是所向无敌,可是面对这茫茫大海……他有些茫然了。

可是,作为一个执政官,他又怎能被这些困难击倒。毕竟,他所肩负的,是整个罗马的命运。压力有时更是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聪明才智反被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出来。自己既然熟悉陆战,何不在海上延续这种自己最擅长而战士们也擅长的作战方式?

情势立刻为之改观。当时的海战主要是利用风力的装甲船头撞击敌舰,然后用火箭或火球攻击敌人。杜伊利乌斯却想到了一个更高明的注意。在他的主持和设计下,所有罗马战船都装上一个可以避敌锋芒发挥己长的秘密武器。

这种武器就是一个装设在船头的长12米,宽1.2米的吊桥。在桥头的底部装有一个粗大的铁钉,吊桥的另一端约3.7米处则开有一个洞,吊桥通过这个洞就可以连接到设在船头的吊杆上。吊杆的顶部装有滑轮,系在桥头的绳索通过滑轮可以将吊桥吊起放下。当敌船接近时,突然放下吊桥,桥底的铁钉便会牢牢钉在敌船的甲板上,这样,就可以在敌舰甲板上打一场“陆战”。由于吊桥的形状酷似乌鸦嘴,因此这种吊桥被称为“乌鸦吊桥”,而装备这种接舷吊桥的战舰则被罗马海军称作“乌鸦战舰”。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罗马人把海战变成了类似陆战的战场,而这也可以说是接舷作战的一个开创式先河。

……

接舷战,用己方船舷靠近敌方船舷,由士兵跳帮进行格斗的海战方法。

用己方船舷靠近敌方船舷,由士兵跳帮进行格斗的海战方法。是最早的一种海战战法,一直沿用至17世纪。桨船时代的接舷战战术,通常进攻的船排成一列横队,以船舷靠近敌船舷后,士兵跳上敌船进行白刃格斗杀伤对方,或俘获敌船。

中国春秋时期,公输般创造了“钩拒“,对敌方战船可以“进则拒之“,“退则钩之“。

古罗马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米拉海战中,使用接舷跳板搭在敌船舷上,士兵通过跳板冲上敌船格斗。14世纪,舰船虽然装备了火炮,但由于射程近、威力小,双方舰船接近后仍以接舷战决定战斗的胜负。1661年,中国郑成功率领舰船在收复台湾的海战中,先用火炮轰击,再用接舷战击败了荷兰舰船。17世纪后,随着舰炮威力增大和舰艇机动性能的提高,接舷战战术逐渐被战列线战术所取代。

当双方的船互相接近而又不能正好撞上,或者某一方在最后时刻采取了避免被撞的行动,或者虽造成撞击而对方无损伤时,由于双方距离很近,必须通过靠帮厮杀来决出胜负。这就是接舷战。古代的海战,通常都是以撞击战的形式开始,而又以接舷战的形式结束。

……

在大海上,罗马战舰并没有象迦太基人想像中的那样躲闪,反而掉转船头以舰首逼近迦太基战舰。当两舰靠近后,罗马人立即放下“乌鸦吊桥”,轰隆一声,吊桥下方的大铁钉直直楔入敌舰的甲板,双方的战舰被连成了一体。

早已披挂整齐的罗马陆军重装步兵潮水一般通过“乌鸦吊桥”冲上了迦太基战舰。

迦太基战舰上都是水兵和划桨手,他们早已经习惯撞击战和在远处用弓箭等远射武器对战的海战模式。论白刃格斗,迦太基人怎么会是强悍的罗马重装步兵的对手。一时间,迦太基战舰上处处刀光剑影,鲜血将甲板染成了血红。

罗马军团强大的战斗力使得罗马舰队迅速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那些试图绕到背后进攻的船只也被第二排的罗马战船撞破或捕获。连翰尼巴的旗舰也被乌鸦吊桥钉住,翰尼巴见败局已定,慌忙中下令撤退,自己则在贴身卫队的保护下,乘传令快船逃离了旗舰,他的身后,迦太基水兵的惨叫声响彻茫茫大海。

罗马人捕获迦太基战船30艘,撞沉15艘。歼敌3000,俘虏7000人。虽然大部分的迦太基舰队逃遁而去,但对罗马人来讲,一只初建的海军第一次与地中海海军强国的优势舰队交锋,即取得了胜利,其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米拉海战的胜利极大的鼓励了罗马人的信心。罗马人确信他们的“乌鸦战舰”是无敌的。于是,公元前256年,罗马派出330艘战舰,4万步兵和10万划桨手组成的强大舰队远征北非迦太基本土。在埃克诺穆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罗马人的关键海战(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