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说米拉海战之后,逐步奠定罗马人在地中海海域方面的霸权,那么阿克提姆海战则是可以说是罗马帝国奠基的最关键战争。
……
公元前31年9月2日,阿克提姆海战爆发。罗马统帅阿格里帕率领260艘战船,在希腊西海岸迎战安东尼率领的220艘战船。由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弃军而逃,导致安东尼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次海战成为安东尼与屋大维斗争的决定性战役。
后人认为,阿克提乌姆海战发生于公元前31年9月2日,是古罗马屋大维和安东尼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海上决战。公元前42年,“后三头”除掉了刺杀凯撒的共和派势力之后,内部争夺加剧。公元前37年,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结婚。并公然声称将罗马东方行省部分地区赠予她和她的子嗣。公元前36年,屋大维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坐镇意大利而与东方的安东尼对峙。屋大维趁机怂恿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
公元前32年,安东尼率领6万步兵、1.5万骑兵、15万海军水兵、500艘战船(其中一半是埃及海军)直扑雅典。而此时屋大维也已作好了充分准备,他动员所有的军队和船只,总计步兵80000人、骑兵1.2万人、战船400艘。其中陆军由他亲自率领,舰队则由阿格里帕指挥,他们分别集中在意大利东南部布伦的西和塔兰托港。
屋大维的战船上装备有一种叫“钳子”的新武器,这是把一块跳板外面包上铁皮,一头装有铁钩,另一头拖有绳索,进攻时,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用铁钩把敌舰拖近船舷作战。由于“钳子”有铁皮包着,敌人既无法砍断跳板,又无法割断后面的绳索。这种武器可发挥罗马军队陆战实力强大的优点,是海军武器的一个进步。
而安东尼的战船则比较庞大,有的战船高出水面三米以上,有多层桨架,每支桨最多需十人划动。船上装有旋转的“炮塔”。船的两侧备有木材“装甲”,以防敌舰冲撞。安东尼的舰队共分八个支队,每个支队有一小队侦察船伴随。整个舰队分别配置在希腊西部海岸一带,主力位置在阿克提姆海角。它位于普雷佛扎城以南,安布腊基亚湾狭窄出口处南岸。
在希腊西海岸,夏季的风上午总是从海上吹向大陆,到中午就转为西北风,风力相同。安东尼根据这个规律制定了作战计划。他把实力最强的舰队集中在右翼,利用转向的风力迂回到敌人的左翼抢占上风,利用上风和舰船的优势与屋大维的舰队进行决战。他认为屋大维的舰船较小,而且又是逆风作战,这样就可以迅速击败屋大维。一旦屋大维的舰队被击败,他的陆军就会因缺少运输船只和粮食而不战自乱。这样安排,安东尼认为万一失利也可顺风逃跑。为此,他命令各舰携带风帆(当时作战都是划桨进退,一般不带帆),甚至连战争费用也一同装在船上。
然而,这个美好的作战计划,由于一个逃兵的出现而全部落空了。正当安东尼高兴地打着如意算盘时,屋大维听到了这个逃兵的报告。之后,他决定将计就计。他把舰队在海面上分左中右三部成一线展开,各由阿格里帕、阿伦提和自己指挥。他们面对普雷佛扎海峡,等待着安东尼的舰队驶出港湾。
公元前31年9月2日正午,海上刮起了常见的和风,大战也随风而至。安东尼的右翼和阿格里帕的左翼同时向对方侧翼迂回。不一会开始交战,安东尼的士兵不断用机械或手投掷巨石、弩箭和带倒刺的铁标枪。阿格里帕率领左翼战船,充分发挥船体轻、机动性好的优点,避开安东尼舰队的远程矢石攻击,猛烈撞击敌舰,将其击沉。一次不成,立即退回,重新组织再次撞击。驾驶人员和摇桨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和疲劳,奋力划桨,时而进攻时而后退,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双方舰船互相撞击,有的撞击船头、腹部,有的破坏尾舵、桨板。海面上,大船小船混杂在一起,喊声、号角声和船板破裂声交织在一起,战斗十分激烈。
最成功的还是屋大维舰队的“钳子”。士兵们随心所欲地选择较弱的敌手,然后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铁钩死死拖住敌舰,敌人砍不断跳板,够不到绳索,船上的步兵则趁机踏着跳板跳到对方甲板上,用长矛、短剑杀死敌人,海战顿时变成了陆战。船上、海上血肉横飞,到处是漂泊的船板和断残的肢体,鲜血染红了海面。
就在安东尼指挥右翼仍在苦战之际,他的中央和左翼舰队感到胜利无望,竟然掉头向港内逃跑。埃及女王急忙指挥她的预备队阻挡,可是哪里知道她的预备队不但没有截住逃跑的战船,反而转舵回身,举起他们的船桨,直接向屋大维投降了。安东尼眼睁睁看着逃跑的战船一筹莫展,他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安东尼知道败局已经无可挽回,除了撤退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于是,他挂起了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旗,通知克里奥佩特拉,准备逃跑。
埃及舰队接到信号后,纷纷挂起船帆,不顾一切地穿过众战船,向广阔的海面逃去。仍在激战之中的安东尼的其他战船,看到信号后也放弃了战斗,扯起风帆,把投射器等重机械丢入海中,以减轻负载,迅速撤离。一些没有带风帆的战船,包括安东尼的旗舰在内,因为无法逃走,便重新组织力量,准备血战到底。这时,屋大维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