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内务军>第一百九十八章抢劫啊

事实上除了安德烈前世祖国的因为那个运输队长之外,世界上就没有基本靠缴获作战的部队了,但苏德战场由于它庞大的规模,可以说双方都有大量缴获对方武器的情况,自然也有使用的情况,都是将缴获武器统一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德军的机枪里就有zb26机枪的装备这是当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军就把大量的机枪库存给装备上了,毕竟捷克式机枪的口径和德国的是一样的所以一些德军的二线部队和扶持的伪军就装备了捷克生产的武器,而红旗西伯利亚志愿兵师在组建之初就缺乏武器装备,所以技术装备基本上都是从德国人那里缴获的,真成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次安德烈敢打这个赌当然是有自信的,因为上次偷袭炮兵营,信号旗可找到了德军的密码本,知道了德军下一步的动向,新任的德军师长要调整部署了,一个德军的炮兵营要调防了,安德烈想把炮给弄回来,当然又得靠麻醉气来帮忙了,德军在那次袭击后也非常奇怪,那个炮兵营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反抗都是被刀子砍了脑袋,但因为他们轰炸了营地,而且德军可没有刑侦专家来看现场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苏军是用了一种气体来麻醉了炮兵营的战士,要知道因为一战的阴影,德军战士一般随身都有防面具的,所以机会也要把握好,这次信号旗的小组可是再次准备好了使用秘密武器了,调防当然是白天了,要知道由于苏军的夜袭这白天才是德国人的,于是信号旗决定选择调防前一天晚上的黑夜动手,同时会有一只坦克分队来护送可以顺道一锅端了,计划开始制订了和实施了,信号旗和师侦察营联合行动特地准备了10门迫击炮来发射气弹把此次作战的目的说了一遍,然后,开始布置作战任务。他布置的非常仔细,特别是狙击手和迫击炮,哪一支枪打哪一个岗哨,哪一门炮打哪块地方,都说得清清楚楚。

最后,姆哈马德特别强调:“在迫击炮对火炮阵地的气弹攻击开始前,所有人必须做好防护,攻击结束,部队冲进去的时候,所有人必须佩戴好防毒面具。因为气弹的作用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如果不做好防护就冲进去,那只能是把自己也给消灭了。都听明白没有?”如果没有防护,一旦攻击敌人后,风向突然发生改变,吹向自己的阵地,那乐子可就大了。

“听明白了!”战士们兴奋地回答,这个感觉非常的刺激啊。

信号旗和侦察营组成的突击队悄悄的出发了,姆哈马德带了一路,另外两个信号旗的上尉带了一路,除了迫击炮还有发射筒,分赴德军营地和火炮阵地的东西两面。为了提高气弹的打击效果,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狙击手则单独出发,每两人一组,对付德军的一组岗哨,每组狙击手跟随一名背步话机的战士,以便接受命令,统一开火。

因为姆哈马德的攻击阵地在德军火炮阵地的东边,道路最近,所以他们最先进入阵地,在距德军火炮阵地四百多米的地方停下来,迫击炮手就开始做射击准备,确定自己的攻击方位。其他战士把自己携带的气弹,整齐的摆放到每门迫击炮的旁边。为了加快射速,每门迫击炮增加了一名装弹手。

狙击手也陆续开始报告:一号进入阵地,锁定目标!二号进入阵地,锁定目标!……

马洛斯上尉的阵地最远,过了好一会儿,才向姆哈马德报告:已经进入阵地,做好炮击准备!

姆哈马德只觉得心跳得有些厉害,看看表,已经十一点半多了,该开始攻击了。他还是第一次离开队长,单独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战斗,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于是深吸一口气,稳定一下紧张的心情,清清嗓子,沉声发出命令:“狙击手开火!”

接到命令,分布在几个方向的十二名狙击手几乎同时扣动扳机。对于狙击手来说,处于灯光下的德军岗哨,只能是最好的靶子。随着“噗噗噗”的子弹出膛声,德军的岗哨先后被打爆脑袋,尸体软绵绵的趴到垒阵地的沙袋上。

在狙击手开枪的同时,姆哈马德身边的一门迫击炮也开火了,一发气弹越过德军的火炮阵地,准确地在营地里爆炸,发出“啵”的一声轻响,黄色的烟雾顿时在德军营地弥漫开来。

气弹只是一部分发烟筒也在近距离打开了。气体开始在德军阵地上弥漫了,由于无色无味所以德军没有察觉。

在炮击的时候,突击队的战士已经穿好了防护服,当炮击刚一结束,大熊就抓起防毒面具,暴吼一声:“全体戴上防毒面具,跟我上!”把防毒面具往头上一戴,操起枪就冲了出去。在机场的另一面,老鬼也发出同样的命令。

突击队麻利地套上防毒面具,抱着枪飞快地冲入德军的阵地。这次必须走大路因为,前期侦察已经发现德军开始在阵地旁边准备诡雷和陷阱了,只是这次德军失算了,气弹的声音并不大,当然有德军察觉到了异常,但是他很快脚一软就晕了过去,突击队从容的过来了,而且这个炮兵营刚刚经过补充18门105榴弹炮和牵引车以及其他的东西都一应俱全啊,姆哈马德一方面指挥一个分队把德军都给砍死放血,另一方面就是感觉找到德军的命令和口令,接下来套好火炮短暂休息,明天该出发了。

同时去坦克分队的战士也得手了,六辆坦克到手了,接下来等到了第二天白天,坦克在前炮兵牵引车在后面,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沿途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八章抢劫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